2006年12月2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叫停令”失效考验政府执行力
吴杭民

  2005年7月26日,贵州六盘水市发耳电厂和野马寨电厂因为违规上马,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四部委责令停止建设。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记者却发现,这两家电厂仍在开足马力加紧建设(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敢对四部委“叫停令”阳奉阴违,着实大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把“叫停令”当成一纸空文的还不仅仅是这两家电厂,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披露,今年10月12日,山西吕梁市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因为违反规定,被国家环保总局勒令停止试生产,并限期改正。然而,中吕焦化公司在环保总局发布停产令之后,仍然在制造着新的污染。
  随着中央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政令畅通成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的首要条件。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当时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这表明本届中央政府已认识到执行力在推进改革和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也看到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执行力上的明显不足。”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根源,说到底还是政府执行力的疲软和不力。放眼望去,像贵州两家发电厂这样的“抗命不遵”,难道仅仅发生在环保领域吗?看看那些接二连三的特大矿难吧,多数悲剧不正是发生在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吗?难怪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会痛心地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我们自然要追问:还有多少“叫停令”成了一纸空文?如果不对这种阳奉阴违痛下“杀手”,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来确保政令畅通,其“效仿效应”会立竿见影——你可以不执行“叫停令”,我也不妨东施效颦,能蒙则蒙,能骗则骗。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的那句话:“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这种阳奉阴违,是提高行政水平进程中所“不能容忍”的,也深刻地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